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文件 / 正文

关于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1-07 16:20

渭发改字〔20133 

省发改委:

    《渭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渭南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议审定,现呈文上报。

    一、2012年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预测

    2012年是加快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启陕西东大门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认真落实中央预调微调政策,发挥多项利好因素叠加效应,狠抓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稳向好的势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经济稳健增长。全市GDP增速在前三个季度均为14.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稳开稳走、向好趋升,预计全年增速可达14.5%左右,总量达到1210亿元。增速高出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发展提升。粮食总产293.89万吨,实现“九连丰”,果菜、奶畜标准化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快,农业增加值增长6.5%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工业增加值可达593亿元,增长21%,在GDP中占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逐季攀升,预计全年可达10.2%,低于预期目标。

    三是投资规模扩大。全市2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将突破900亿元,当年有2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6亿元,增长31.5%;全社会投资可达1160亿元,增长27%,增幅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实现新突破,增速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消费稳中见旺。在扩大消费、价格调控政策引导下,市场物价涨幅稳定3.3%左右,预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320亿元,增速达17.8%。商务连锁和市场配送等流通体系不断完善,限额以上企业消费额将达170亿元,增长31%

    五是外贸逆市回升。在国家进出口退税政策驱动下,我市进出口贸易从8月份止跌回稳、逆市上扬,根据西安海关统报数据,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达2.38亿美元,超预期目标0.53亿美元,增长36.8%

    六是财政收入稳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得到落实,财政收入减缓、增幅下降。预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预算及预期目标,增长24.2%

    七是居民收入提高。城乡社保扩面覆盖,居民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增加。预计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可达216406600元,收入比同比缩小了0.1,增速分别为15.3%18.5%。均高于预期目标。

    八是民生得到保障。预计十大领域民生工程投入130亿元以上,新建保障性住房3.7套,脱贫15.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参保16.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3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3.7%3.9%,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不高,农业比重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4.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低于全省3.6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耗、水耗、地耗过大,万元GDP能耗是全省的2倍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全省高出47.2%三是城镇化率低,较全省低了14.2个百分点,工业化、城镇化融合不够,统筹规划不到位,功能要素不配套。四是投融资渠道不宽不畅,投资缺乏重大工程、骨干项目支撑带动,居民消费能力不强。五是财政税收增收基础弱,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在发展中统筹解决。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计划安排

    201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的关键之年。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权威分析,大的形势和宏观环境着重把握四方面:一是总基调仍为稳中求进,重点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货币和财政政策保持连续稳定,调控偏向“稳货、宽财”保民生;三是扩内需投资消费双管齐下,空间指向推进和提高城镇化;四是提高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驱动导向改革创新。

    结合我市实际,对比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和东大门建设的总要求,谋划和安排好2013年工作,总体上坚持四个要点:一是经济增速要稳升,重在调结构中优存量扩增量,全力保持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二是投资强度要稳增,重在提升投资效益,激活民间投资活力;三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子要加速,优化空间、做强载体、提升水平;四是民生建设和改革创新步子要加快,改善投资发展环境,落实民间投资政策举措,提高经济增长包容性,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成果。

    当前,我市发展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确实不少,但更应该看到诸多现实机遇和条件:一是我市属于国家关天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重要的战略支点,以及陕西的东大门,政策利用和开发空间广阔;二是我市城镇化空间大,生态环境好,园区建设格局拉开,产业承载力相对较强;三是我市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产业形态初具雏形,资源性城市经济转型步伐悄然加快,可持续发展动力正在不断积蓄和增强;四是我市区位、市场、生态及政治、环境氛围等方面的新优势已经显现,区域外向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五是市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及“三化”联动、“三区”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明晰了发展方向和路径。

    总体判断,2013年在改革提振和创新驱动下,我市实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内在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整体形势企稳向好。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东大门建设需要,围绕稳增长、保民生、调结构、扩投资、抓生态建设、推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研究提出201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草案):

    1.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400亿元,增长1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4:55:31

    2.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增长18%

    3.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4亿元,增长10%

    4.财政收入:辖区财政总收入达113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增长17%

    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880元和7650元,分别净增3240元和1050元,分别增长15%16%

    6.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投资总量达到1390亿元,增长2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增长25%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0亿元,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212亿元,增长25%

    8.外贸进出口总额:总额达到2.8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22%

    9.城镇化及就业:城镇化率达到37.5%,当年提高2.5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4.9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民进城15万人。

    10.资源环境:万元GDP能耗下降3.7%,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7立方米左右

    11.民生社保:十大民生工程投入130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工量达到3万套,扶贫开发脱贫人口实现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参保人数达到314.92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人数达到536.24万人。

    三、2013年重点任务与主要措施建议

    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总要求,以经济追赶、民生优先为主题,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升经济质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扩大重点改革和双向开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发展活力和动力,开创渭南创新转型、追赶跨越的新局面。着重从五大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和统筹安排:

    1.扩投资,促消费,强化双轮驱动作用。坚持抓项目带动,抓重大骨干工程,对既有的各类规划、政策和项目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对生态、国土以及生产要素进行优化规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为大交通、大水利及“三区建设”基础配套、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体系上,抓好韦罗高速、108国道改扩建及沿黄公路续建工程,力推蒲白高速、310国道升等改建等项目尽早开工,衔接争取渭—玉、合凤、大凤高速等项目早日实施,加紧谋划秦晋黄河大桥项目。特别是对建设陕西东大门提出的总投资1.2万亿、3大类项目,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细化方案和机制,落实责任部门和投资主体,加快启动前期工作,确保申报一批,招引一批,开建一批坚持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抓大流通,加快实施现代物流、商业街市及高档商场等重点商贸工程,创新商务模式和物流方式,把消费市场延伸到镇村社区,让产品惠及到生产生活。

    2.调结构,抓转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用产业规划和指导目录协调生产布局和生态格局,大抓城区、园区和景区载体工程。重点建好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深陕合作富平承接产业示范园区及蒲城煤化工基地等“百亿元”投资平台,全面提升综合承载力。着重围绕中联重科等大企业、大项目,着力解决园区生产与城区生活的服务配套问题,促进产城融合、产服互动。工业生产上深入实施“稳产提质增效”计划,项目上切实抓好煤化工、有色冶金及装备制造、光伏等产业链工程,促进中石化千万吨炼油厂项目尽快落地。启动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项目专项,支持中小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研发创新。统筹“三农”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动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林下经济,开发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和创意农业。

    3.优空间,强载体,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完善和制定生态空间规划,全面实施关中水乡、大地园林化建设,抓好道路、田塬、山水、河沟生态林和城市园林、水网体系工程。建设关中-中原绿色通道、黄渭洛三河流域绿色走廊,加快实施秦岭北麓生态修复、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引黄入渭”、“引清济”等工程,兴建太华湖、少华湖和卤阳湖。抓好重点水源地保护,在园区、社区和企业实施节水试点工程。推进“131”城乡统筹示范工程,抓好老城区、新城区和新社区,建好中心城、重点镇和中心村,加快推进秦东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资源转型试点企业建设,加快实施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全力打造东大门新气象和内陆开放的窗口形象,建设美丽渭南。

    4.惠民生,强社保,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努力挖潜增收,搞好资金争取和统筹调度,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完善政策促创业带就业,健全劳动、薪酬分配机制,促进居民增收。扩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面,实施“新农保、新农合”扩面提标,提高民政救济、低保及扶贫、帮困、助残等服务。加强食品、药品及住房等质量监测和价格监管,稳控市场物价水平。加强安全、应急及治安、消防等公共管理,创建和谐渭南。

    5.抓改革,推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善和优化民营企业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提高非公经济比重。扎实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明确职能权限,落实具体的事项内容和时效期限。探索推动户籍、土地制度改革及社保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和行业范围,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的形成。实施开放战略,创建西渭融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飞地经济联盟等机制新优势,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