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 正文

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

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0-03-15           浏览量:1734 次
 
 

中共渭南市委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

实 施 意 见

渭市发[2010]4号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意见》。为了把《规划》贯彻落实好,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重大意义

《规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这一区域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经济区的改革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规划》从国家层面将渭南定位为“一核、一轴、三辐射”空间战略的次核心城市,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度发展煤化工业,为我市加快交通建设,融入大西安“半小时生活圈”;加快城市建设,融入关中都市群;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转型,与西安市在产业的配套分工、区域功能、战略定位等方面形成产业耦合和文化融合,参与建设大西安经济圈,提供了有利基础和条件。《规划》的核心精神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赋予了经济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要求经济区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支持经济区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为我市开创科学发展新举措,走出科学发展新路子,破解经济欠发达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两大难题”,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持。渭南肩负着与经济区各市区同样的历史使命,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迅速扩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发展质量,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迎头赶上、后来居上,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断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规划》提出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精神为指导,发扬“敢闯、敢试、敢干”和“创优、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形成敢试敢闯、干事创业、奋发争先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大干快上、跨越发展打好思想基础。

2、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眼于陕西省在贯彻实施《规划》赋予渭南的战略任务,结合全市发展大局和各级各部门实际,加快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科学统筹安排各个阶段工作,联动协作突破难点,集中力量落实重点,着力谋划长远发展。

3、全面对接,加快融入。加快推进与西安核心区、以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在思想、交通、产业、城市、机制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的全面对接,加强与西安核心区以及晋陕豫地区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大关中经济圈,为经济区的加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4、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县市区要结合不同区位特点、资源特性和产业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各部门要自觉加强对各县市区的服务和指导,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全市上下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二)基本思路

按照“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作为主线,把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环境根本好转作为目标,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全民创业作为主要抓手,突出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和重点城镇建设,强化人才、科技和资本要素聚集,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旅游、文化和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把渭南建设成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西部新兴工业城市、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和关中适宜人居城市。

(三)战略定位

1、大关中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中联重科、韩城龙钢、北人印机、陕西压延、国德电器等大型企业,重点发展混凝土泵送机械、汽车起重机、土方挖掘机、印刷机械、纺织机械、煤矿机械、环保机械、节能设备的整机生产和主要零部件制造,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延伸相关服务,建设大关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通用飞机研发、设计、制造、维修、试飞为重点,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同时以航空休闲体验为主题,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业,积极带动通航旅游产业,努力打造西部最具特色的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2、陕北煤化工接续基地。依托渭河化工、华山化工、东陈化工三大基地,稳步发展化肥、甲醇等传统煤化工,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重点加快煤制焦油、醋酸醋酐、稀烃等下游产品开发,努力构建陕北煤化工的重要接续基地。

3、西部新能源新材料基地。依托三大电厂,发展高载能工业,重点在煤焦电、煤电铝、煤电硅等产业寻求突破。依托拓日太阳城建设,实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半导体照明、白色玻璃等产业项目,加快澄城韦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依托韩城龙钢、金堆钼业、潼关中金矿业等三大企业集团,加快实施工业氧化钼、钼化工、钼合金、特钢冶炼和金精粉冶炼等项目,延伸有色金属采冶加工链条,打造有色金属采冶及深加工基地。

4、西部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实施标准化、产业化经营,重点围绕粮棉油、果菜畜深加工,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奶畜制品,积极培养大型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努力打造西安大都市圈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面袋子”、“菜篮子”和“大厨房”。

5、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大水、大绿、大空间”,着力打造“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重点建设华山、少华山、洽川、韩城等精品景区,打造以华山为龙头,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开发旅游、曲艺、创意、装饰、设计、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

6、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以现有9所中省职教学院为主体,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办好职教园区,精心培育优势学科,打造精品专业,发展名牌学院,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7、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工业品及文化产品的储运、集散、配送及出口贸易、会展交易等产业,把渭南建成关中东部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和物流中心。

(四)发展目标

1、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GDP达到5.7万元,超过经济区的平均水平。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大关中装备制造业基地、陕北煤化工接续基地、西部新能源新材料基地、西部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

3、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2020年,渭南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目前的40平方公里扩建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40万人增加到80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60%以上。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完备,综合承载力增强。

4、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0元,年均增长15%左右。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5、生态环境出现新景象。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08年下降20%以上,林木覆盖率和城镇绿化率分别达到30%和45%以上,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调优产业结构,高起点谋划推进工业大发展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发展煤炭、建材、棉纺、花炮加工等产业,推进合阳西卓子、三阳、白水杜康等煤田开发,建设煤炭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韩城等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合理发展型材、管材、水泥、陶瓷等产业,建设现代建材基地。依托渭化、陕化集团,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依托大荔棉花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工业。打造韩城“陕西钢城”、大荔“棉纺城”、蒲富“花炮之乡”等特色品牌。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紧实施十大支柱产业振兴规划,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重点税源企业,重点抓好产值超亿元企业、税收超千万元重点税源企业和计划上市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良好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煤、气为主的新型煤化工,做强以钼、金为主的有色冶金,扩大华县钼都、潼关金城的品牌竞争力;壮大以印机、纺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以果品、奶畜为主的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三大工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通用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伏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主导行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把我市打造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4、加快提升产业园区。积极争取申报和建设国家级渭南高新区,高起点建设省级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壮大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切实建好国家级渭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建陕西渭南循环经济示范区。支持县市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发展,通过规划调控、政策引导,进一步明确各类产业园区的特色定位,科学布局、合理承接东南沿海产业的转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做强做优农业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畜牧、林果、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陕西渭南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荔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建设和发展一批绿色果品、高效畜牧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及生态环境,健全农村科技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油、绿色果品、生态奶畜等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业,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大荔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业行业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发展现代观光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业经济。

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以大荔为主要项目区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聚集区试点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疫情疫病防治及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从耕种、管理、生产、加工及包装、认证为一体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进程。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村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改造建设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加强镇村公路养护和客运公交服务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电保障水平。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清洁燃料、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继续实施“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2020年全市自然村信息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1、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加速引导金融、电信、保险、信息、中介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一批粮食、果品、蔬菜、农机等物资物流园区、渭南国际会展中心、渭南粮食物流中心等重点商贸服务项目,新建扩建一批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大型现代超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加快构建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开放型的大物流体系,提升渭南作为关中东翼商贸集散中心的市场辐射力。

2、着力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突出中心城市旅游地位,发挥华山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以华山、少华山、洽川为主的生态游,以韩城、白水、蒲城历史人文为主的文化游,以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特色食品为主的民俗游,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全方位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华山人文资源与生态景观综合开发,建设华山文化创意园、华山论剑主题公园及西岳庙保护性开发项目,打响华夏之根这张名片。全力抓好潼关古城恢复开发建设,加快实施黄河金三角文化休闲区项目,挖掘和开发古城、古关、古战场等历史文化资源,再现潼关八景。积极推进白水仓颉庙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韩城梁岱村古墓、党家村民居、大荔沙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以渭华起义、习仲勋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以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为契机,以通用航空产业园为平台,积极发展航空旅游。

3、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富平国际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州国际皮影艺术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和项目建设,重视文化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办好文化艺术院校,大力发展传媒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业、广告业和信息服务业。深挖迷胡、老腔、碗碗腔、阿宫腔、线戏、皮影戏等地方戏曲,以及剪纸、社火等等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底蕴,策划编写大众化、精品化的特色文化剧目,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重组改建文艺演出剧团,引进、培育和发展品牌文化企业,实施文化产业市场运作,让历史文化焕发新活力。

(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1、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按照《规划》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修编中心城市规划,积极实施中心城市“东进北扩”战略,力争使华州区、渭北新区尽快成为城市新的组团。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强化规划引导,加大力度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中心拓展、房地产开发、城市绿化、社会事业配套项目,合理布局医疗、教育、治安、消防等公共资源,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等市场资源。加快发展商贸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医药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城市经济,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2、积极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创造良好的创业、投资和法治环境,提倡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积极保障居民的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健康需求,创优人文环境。积极实行低耗资、耗能、低污染生产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适时制定和实施绿色GDP指标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视城市绿化和水系建设,实施“大树进城”、“花草进城”和“森林围城”,扩大绿色空间,大力创建宜居环境。建好沋河公园、朝阳公园、体育中心等不同功能的“文化休闲聚集区”, 规划建设渭南博物馆、名人雕塑、特色建筑等一批现代文化标志性工程,打造城市休闲区、生态圈和绿色空间。到2020年前,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努力打造关中宜居城市。

3、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重点实施10个县城开发和建设,以业兴城,以城带业。加快实施关中百镇建设工程,进一步搞好韩城龙门、合阳洽川、华县莲花寺、华阴华西、大荔官池、白水杜康、澄城韦庄、蒲城党睦等31个重点镇建设。积极推进渭南—华县—华阴、韩城—合阳、富平—蒲城等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转移就业、医疗保险、养老救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保障均等化。

(五)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措施,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引导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上的各类科技计划,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2020年全市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6%。

2、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利用西安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以项目为纽带,构建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形成面向不同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20家以上。

3、加强人才开发。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鼓励创新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自由流动,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服务经济建设。健全人才资源市场体系、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激励机制。组织实施一批人才开发重点项目,加大引进高端人才力度。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开发区和华山景区管委会要大胆创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机制,发挥人才开发的示范效应。

(六)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1、建设开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建设连霍高速渭南—潼关段扩建、渭南—蒲城—白水高速公路,逐步建设府谷—华阴—商州、合阳—铜川、大荔-铜川高速公路,形成我市井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设郑州—西安、大同—渭南—西安快速客运专线、黄陵-韩城铁路、西包铁路扩能改造,加快沿黄公路渭南段、秦晋合阳黄河大桥建设,积极谋划和推进西安—华阴、西安—富平快速城市轻轨专线建设,构建运输大通道。

2、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抓紧推进大中型水库、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强化农业和城乡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工程建设。

3、加快能源电网建设。建设好秦岭电厂“上大压小”扩建,韩城二电厂三期、蒲城电厂四期;建设渭南33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渭南市区热电联产等重大工程,建设煤电循环能源基地。

4、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网络。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加快城镇市政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城镇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排水系统、清洁安全的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和预警、应急处理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七)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1、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坚持主动靠拢、积极融入的理念,按照借势搭载、借船出海的思路,积极在交通、工业、旅游、环保、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教育、劳动力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与西安的紧密合作,做到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2、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落实《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抓手。坚持国资、外资、民资并重原则,围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积极引进创税型、科技型、环保型、规模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每年引进投资超5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的项目10个以上,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

3、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大对外经贸企业研究与开发、产业化、技术改造等活动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落户渭南。提高外贸出口服务水平,组织各项对外经贸活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争取设立渭南海关,建设内陆型港口贸易集散基地和外向型产业保税区。

(八)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强化生态建设。加强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秦岭地区、渭北山地生态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渭北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渭河流域和黄河沿岸生态建设,有序利用和综合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建好生态林、防护林和景观绿化带,构建绿色生态圈。推进城市景观林、城区公共绿地、环境绿化带建设,抓好重点区域生态建设。

2、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工业污水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矿区综合整治。加强沿渭河、洛河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应急预警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努力改善空气质量。

3、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加大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回收利用型循环产业和新产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落后产能,重点在煤、钼、金、石灰石等矿井、矿山开采方面,大力实施一批煤化、冶化一体化联营及余气、余热、尾矿、废料回收利用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韩城、潼关等县市和蒲白、澄合等矿区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抓好韩城等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建设,把渭南高新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投资建设规模,加强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渭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农民工和再就业培训体系,把渭南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2、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卫生防疫、疾病预控和应急救治体系,提升市级医疗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疾病、新发传染病等的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县级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

3、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积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市县两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公益性设施,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三农信息网、农村影视放映、农家书屋及乡村文化站(室)、休闲健身场所等惠农工程,建立完备的城乡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4、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市场,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务中介服务,扩大劳务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的容量。完善和扩大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及其覆盖面,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就医、优抚、助残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综合保障水平。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十)狠抓体制创新,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财政支出重点向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领域倾斜。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和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扩大投资领域,引导民营企业深化自身改革。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村务公开。

2、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在基础设施、环保节能、社会事业等公益性项目,特别是对特色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及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和通用航空等产业,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重点布局。在项目准入、审核、备案及税收、土地等方面,为外来客商、民有资本放开领域、放宽政策,激活社会投资。积极探索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引导中小企业规范运作和信用融资,引进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渭设立分支机构,发展金融租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扩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创立市级创投、风投基金,支持优势企业发行债券、增资扩股和票据融资,并包装上市。依托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整合城市资产和国有资产,进行项目包装和借壳上市,大力推进城市资本运作。

3、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争取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资源均等、共享的服务体系。重点在失地农民利益补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就近转移就业和进城创业、社区管理等方面,大胆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4、用好中央财税支持政策。大力争取中省扩大对渭南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系数,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等专项支付力度。争取实行有利于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税收政策,争取实施鼓励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5、创新和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建立和完善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经济补偿机制、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渭南市实施《规划》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统筹协调《规划》实施工作,重点解决实施《规划》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跨地区、跨部门的复杂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规划》实施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组织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实施《规划》工作。

(二)坚持统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特别是与北京、西安研究机构的合作,深化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科学编制我市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和其他重点专项规划,全力争取上级政府部门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启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

(三)强化学习宣传。把学习贯彻《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深入宣传《规划》的工作方案,精心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规划》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规划》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推动《规划》实施的合力和能力。

(四)落实工作责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规划》和省、市贯彻实施《规划》的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层层下达。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行政一把手是落实《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属全市性的目标任务,由市实施《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属相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职责的,相关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为第一责任单位,需要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由承担主要工作的单位为第一责任单位。

(五)建立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实施《规划》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实施《规划》的情况进行综合督查或专项督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实施《规划》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附件1:市政府节约办 市节能监察监测中心举办节能产品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