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 正文

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来源:渭南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5-05-11 15:0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适应新常态下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发展思路。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托“山、水、城、陵”优势,构建“一核三圈八区”的旅游发展格局,树立“党政齐抓、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共识,以“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结构调整”为重心,搭建“四大”平台,实施“十大”提升工程,增强发展动能,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着力提升市民文明友好水平和游客满意度,努力把旅游业培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旅游产业和服务体系完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显着增强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济强市。接待游客总量达到63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接待入境游客36万人次,年均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过夜游客人均停留时间2.5天以上。力争司马迁祠、党家村、少华山、陶艺村、潼关古城、洽川、大荔沙苑、卤阳湖湿地公园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习仲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华起义纪念馆、仓颉庙、桥陵、御温泉、尧头窑遗址公园、同州湖等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韩城市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华阴市创建为国家旅游城市。大华山旅游区建成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临渭区、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澄城县建成县域旅游目的地。
  二、提升旅游发展动能
  3.深化旅游改革。鼓励各县(市、区)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支持韩城市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洽川和少华山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县(市、区)A级景区、星级饭店评定、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更大自主权。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建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管理权由管委会负责、经营权由企业承担的管理运作模式。2020年前,韩城、洽川、少华山、尧头窑、丰图义仓等国有景区基本实现“三权”分离。加大地接旅行社接团奖补力度,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旅游企业落户渭南,提高我市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
  4.优化产业布局。创新规划“一核三圈八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华山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秦岭生态、黄河湿地、渭北人文三大旅游经济圈,加快培育大华山等八大旅游聚集区,按照全域景区化要求,建立多层级旅游目的地。
  “一核”:深度开发华山核心产品,丰富山内山外景点,扩大景区承载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再服务深化水平,建成一个综合性、高品质的核心景区;华阴市参照5A级景区标准,策划旅游项目,规划城市景观,建造山、水、城、庙高度融合的国家旅游名城;充分发挥华山大景区的龙头作用,辐射周边多个核心景区,强力带动黄河金三角协作区旅游全域化发展。
  “三圈”:构建三大旅游经济圈。“秦岭生态圈”以临渭区、华县、华阴市、潼关县为主体,发展城镇观光、山岳休闲、温泉养生、森林度假等特色旅游业态;“黄河风情圈”以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为主体,提升滨河湿地品质,提炼古关文化、沙苑文化、诗经文化等文化精髓,大力发展黄河水上风情游、沙漠旅游、朝邑文化旅游、湿地休闲游;“渭北人文圈”以韩城市、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为主体,建设以古城文化、陶瓷文化、汉字文化和酒文化、唐陵文化、红色记忆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经济圈。
  “八区”:加快建设“渭南宜居宜游生态区、大华山休闲度假区、韩城古城文化区、澄城陶瓷文化区、白水仓颉杜康文化区、蒲城唐陵文化区、富平红色及陶艺文化区、卤阳湖航空湿地体验区”等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
  5.加快大项目建设。2015年编制完成《渭南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渭南市十三五旅游发展纲要》。“十三五”期间,围绕“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合理布局,每年策划包装15个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5个新业态共30个前期大项目。每年同时高标准建设30个旅游大项目,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建立领导包联项目机制、项目审批会商机制,项目进度协调机制,项目定期督查机制,全面保障项目落地速度、建设进度和项目质量,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能。
  三、大力推进旅游“十大”工程建设
  (一)景区提升工程
  6.提升核心景区品质。发挥核心景区的引擎带动作用,重点完善现有核心景区服务能力,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加大文化底蕴的挖掘,提升互动能力,强化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功能。形成以市博物馆、渭南老街、少华山、华山、潼关古城、大荔沙苑、古朝邑、洽川湿地、韩城古城、党家村、尧头窑、仓颉庙、杜康酒文化园区、蒲城古街、唐帝陵、富平红色园区、陶艺村、卤阳湖为主的核心景区链。
  7.打造“山水城陵”特色。依托“山水城陵”深厚底蕴,发挥人文自然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集群。以深度开发华山为重心,分期开发古柏行、少华山、仙峪、金岩沟等秦岭36峪,彰显雄奇山岳特色;以黄河湿地为主题,分步建设太华湖、少华湖、同州湖、卤阳湖、林皋湖等五大湖系列产品,凸显灵秀水乡特色;以韩城为核心,分片改造提升渭南老街、潼关古城、古朝邑、尧头古镇、福山村落、党家村、蒲城古街、富平斩城等九大古城古街古村落,显现历史人文魅力;以桥陵大遗址考古公园为主体,分区做好泰陵、景陵、光陵、惠陵和元陵、简陵、定陵、章陵、丰陵等九座唐帝陵遗址公园的保护利用,再现大唐盛世气象。
  8.丰富完善景区体系。围绕核心景区,在全市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开展多层次系列旅游景点建设,重点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探险、养生科普、文化体验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十三五”期间,渭北葡萄休闲公园、渭河生态公园、桥峪、长涧河黄金水岸、潼关国家矿山公园、朝邑湖、黄河湾温泉湖、韩城澽水河公园、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白水方山公园、富平陶瓷博物馆、石川河、铁佛寺等,承接核心景区辐射,构建立体旅游体系。
  (二)文化融入工程
  9.发展红色旅游。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创新展示方式,加强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的编研,弘扬习仲勋革命精神,唱响红色旅游品牌。完善习仲勋故居、习仲勋墓园、王尚德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和智取华山、永丰战役、荔北战役、壶梯山战役、潼关保卫战、韩城八路军东渡黄河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线路。习仲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华起义旧址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10.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历史故事、传说和文化的编研,提升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拓展大遗址和重点文物的旅游功能;重点扶持华县皮影、澄城陶瓷、富平石刻、临渭黑陶、蒲城麦秆画、合阳刺绣等文化旅游商品企业,增强创新力,提升商品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依托中省国画院华山分院、西安美院,充分发挥渭南书画名家优势,建立平台,打造书画艺术基地,形成新的文化产业聚集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景区合作,挖掘历史文化故事,创作精品演艺,4A级以上景区拥有1台常态化的文化演艺;持续培育“东府民俗”文化品牌,开发民俗表演、文化巡游等群众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在旅游核心线路,建设10个有代表性的非遗传习基地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
  (三)旅游交通提升工程
  1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加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舒适、便捷、通达的旅游交通体系。2017年前,开通沿黄旅游公路,做好通往景区道路与高速公路、铁路、码头及国省干线公路的合理对接;提升改造310国道景区段,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贯通4A级以上景区;建设华山支线机场;开通重要客源地专机、专列;实现西安至渭南高铁运营公交化;开通黄河旅游航运。2020年前,在核心旅游线路建设休憩停靠点;开通核心景区间及城镇与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专线;支持鼓励国有旅游交通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持股,组建新的旅游客运公司,开通旅游班线,每县(市、区)成立1家以上旅游客运公司,力争旅游汽车总数达到600辆以上。
  (四)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1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满足游客需求,创造友好、温馨、舒适的旅游氛围。2017年前,在渭南及各县(市、区)火车站、高铁站、客运中心、湭河老街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培育10家以上有规模的地接旅行社,培训300名以上地接导游,修订完善3A级以上景区导游词,实现电子导游全覆盖;完善细化景区内部旅游标识和景物介绍牌、导览图;4A级以上景区统一建设慢行系统,有完善的线上服务体系,新增1万个停车位;在华麓景区、大荔沙苑、合阳洽川、潼关秦东镇等各建设1个自驾游营地;新建、改扩建500余座旅游厕所。
  (五)餐饮住宿提升工程
  13.推进餐饮住宿标准化建设。科学规划餐饮住宿业合理布局,探索向大众化经营模式转变。依托丰富农产品及特色小吃资源,通过申办中国厨师节,弘扬“渭南时辰包子、大荔带把肘子、九碗十三花”等国家餐饮文化品牌,启动“陕菜品牌创新工程”,推出“湭河老街美食城”等一大批美食街区。“十三五”期间,4A级以上景区建设连片的餐饮集中区,提升团餐接待能力。加强涉旅宾馆饭店的标准化管理,增强住宿接待能力。
  (六)旅游购物提升工程
  14.增强旅游消费能力。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培育东府农产品、工艺品等地产品牌。持续举办全市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以技艺创新、研发销售为核心,在4A级以上景区建设旅游购物场所,大力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商店体系建设;鼓励商场、餐饮、酒吧、娱乐场所等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开发夜间购物休闲产品,发展旅游消费产业。到2020年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40%。
  (七)新业态开发工程
  15.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各关联行业规划中要统筹国民休闲规划,大力拓宽旅游空间。围绕情感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重点发展美丽乡愁旅游、文化深度旅游、健康养老旅游、航空体验旅游、水上运动旅游等项目。到2020年,创建11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八)平安旅游提升工程
  16.加强旅游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旅游环境。进一步依法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和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格局。落实旅游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旅行社、景区要对高风险旅游项目进行风险提示。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景区游客最大容量控制机制。建立涉旅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诚信建设。健全游客满意度调查制度,建立以游客评价为导向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2020年前,全市3A级以上景区基本创建为“国家平安景区、陕西平安景区”。
  (九)乡村休闲旅游工程
  17.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开展 “一景带一村”休闲观光农业工程,4A级以上景区带动一个周边村发展,村庄围绕景区做好旅游配套服务,建设乡村度假综合体;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原则,规划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旅游特色村;依托休闲农业、林业、养殖业,发展踏青赏花、采摘采购、垂钓野营、农耕体验等乡村度假连锁体系。优化乡村环境,开展改厨改厕,实现乡村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到2020年,创建20个特色旅游休闲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2处集中连片的乡村旅游区和500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重点扶持华山农家、苹果人家、洽川渔村、潼关渔家等乡村旅游品牌。
  (十)旅游品牌提升工程
  18.打造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品牌化”战略,征集提炼渭南整体旅游形象口号,倾力塑造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完美统一的强势品牌。以华山、仓颉庙、司马迁祠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目标,丰富山水文化内涵,深化品牌国际影响力;以习仲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核心,传承习老精神,创建国家红色经典品牌;以申报国家湿地公园为动力,注重人文与自然生态交融,将洽川、卤阳湖建为国内着名品牌;提升少华山、陶艺村、唐桥陵等景区品牌价值,打造一批省级旅游品牌;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创建“华夏根·黄河魂”区域旅游品牌。
  19.策划精品线路。围绕核心景区和交通网络,重点培育一条主线路、三条分线路。主线以山水人文兼顾、观光度假融合为吸引力,推出西安、富平、蒲城、韩城、合阳、大荔、华阴经典六日游线路;第一分线:沿秦岭脉络,回自然生态,推广临渭、华县、华阴、潼关三日游线路;第二分线:以岳渎相望、三门古渡为特色,开通潼关、大荔、合阳、韩城、延安壶口四日游黄河航运线路;第三分线:突出文化遗产传习、人文精神弘扬,培育韩城、合阳、澄县、白水、蒲城、卤阳湖、富平五日游线路。“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条国际入境旅游线路和两条休闲运动旅游线路。
  四、加快“四大”旅游平台建设
  20.构建统一营销平台。建立景区联合推广营销机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客源地,集中开展品牌形象宣传活动,形成聚合放大效应。加大中国网等对外宣传门户网站的旅游推广力度,每年深入各主要客源地国家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提升渭南旅游品牌国际竞争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专业策划公司制定中长期系列策划方案,推动旅游品牌营销专业化、市场化。支持旅行社在主要客源地设立我市旅游产品营销代理,促销旅游线路产品。
  21.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构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全面配合,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加强与导游和游客互动。引入大数据技术,分析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度和兴趣点,为旅游管理、服务和精准营销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推动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加速旅游管理精细化、服务便利化进程。2020年前,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
  22.创建投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完善政策,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开展门票质押、景区经营权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鼓励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合作设立旅游并购基金;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成立旅游担保公司、旅游资本管理公司。“十三五”期间,推动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挂牌上市,鼓励推行混合经营模式,搭建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提高资本化运作能力。
  23.搭建人才智力平台。编制全市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人才评价标准,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市级成立旅游专家组,柔性引进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大导游讲解、景区规划、市场营销和旅游新业态等紧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2020年前,每年至少引进文物旅游高级人才5名以上,各县(市、区)对旅游在职人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每年进行集中轮训。
  五、落实旅游发展政策
  24.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整合行政资源,加强定期会商,破解发展难题,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市考核办负责制定旅游县域差异化考核办法,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体系进行绩效考核,列入季度点评。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统筹一切资源,激发全民大办旅游积极性。
  25.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规划制定、形象推广、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各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的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中、省、市支持服务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资金,要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各类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要注重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融合使用。鼓励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为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6.落实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我市精品景区并入线路产品统一营销,共享“一带一路”相关惠旅政策。完善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措施,优先保证旅游重点项目用地,提升用地效率。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利用惠农资金加强环境、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整合移民搬迁、旧城改造等项目,优先布局安排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