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栏目 / 历史专题 / 十四五规划专题 / 正文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实施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4-26 10:33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经2016年2月25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日前,渭南市政府以渭政发〔2016〕21号文件正式印发实施。4月22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渭南市“深化改革、展望十三五”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王俊作了《引领新常态 奋力十三五 努力推动渭南加快发展追赶超越》新闻发言,就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总体思路、愿景目标、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作了详细介绍。

张王俊副主任表示,规划《纲要》是我市在新常态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编制的,是在深入调研和汇聚民智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中省新理念、新部署、新精神的具体化,也是指导未来五年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编制注重把握“三个强化,三个坚持”:一是强化看齐意识客观总结“十二五”以来取得的成绩,自觉与发达地区、周边地市对比看齐,明确“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历史担当。二是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我市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脱贫任务艰巨等短板,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三是强化理念创新。着力把握新常态发展大逻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标定工作基点、转变方式方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四是坚持高点定位。深化东大门定位认识,突出站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省协同发展层面,着力发掘渭南优势,找准区域战略定位。五是坚持系统思维。既注重需求侧优化,更注重供给侧改革;既注重投资、消费等传统动力巩固调整,更注重培育创新、开放等新动能;既注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注重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坚持项目支撑策划、储备“十三五”全市重点项目932个,估算投资11353亿元,其中“十三五”时期总投资10632亿元,为《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纲要》共有10大部分、46节、16个专栏、3张图表,以及主要指标、名词解释、重大项目等附件。《纲要》提出“十三五”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战略定位、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分别是: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小康为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产业提升、板块引领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富裕和谐文明绿色开放渭南新局面。

发展理念: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创新发展,实现追赶超越;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保;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和谐包容。

战略定位:一是国家中小城市改革创新示范区;二是大关中城镇群副中心城市;三是西部绿色能源化工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四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是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一是经济实力得到新提升。GDP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与经济实现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二是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活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特色更趋鲜明,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0:55:3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分别达58%和2%以上。三是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社会事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和13%。四是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五是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坚持工业强基战略,围绕中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取向,实施去产能与优化升级相结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导向,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重点打造清洁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食品医药、绿色冶金建材、新能源汽车、三维(3D)制造和光电产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工业新体系。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二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坚持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的深度融合,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加快服务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四是构建秦东城镇群,统筹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落实中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地域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重点板块协同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5项建设。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完善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园区、景区及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实现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构建绿色安全生态体系、循环经济体系、强化环境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七是提高公共服务功能,实现社会包容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坚持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新渭南。八是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突出创新对释放活力、厚植优势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管理体制、发展空间、科技进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全面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