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栏目 / 区域合作 / 正文

关于支持渭南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若干意见

来源: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05-04 09:05

渭市字〔201136

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经过18年的开发和建设,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我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支持渭南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支持高新区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渭南的重要突破口,对于建设西:部强市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支持高新区总体发展上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区域协调、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高端化、集约化、辐射化、特色化的发展原则,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培育优势和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创建一流机制、一流环境、一流要素、一流绩效为突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用10年时间,实施两步走战略,力争把渭南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集群发展和拥有国内一流科技产业人才、一流自主创新成果、一流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第一步,十二五期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在35%以上。至2015,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知识产权达到1000;全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为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园区奠定基础。
  第二步,十三五期间,全区营业收入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争取使渭南高新区进入国内一流高新区行列。
  二、支持高新区跨区域合作发展。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修订高新区规划。实施北扩、西联、中提升战咯,全面整合提升中心区,加速周边区域联合开发步伐。
  高新区中心区以研究开发、创业孵化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发展大型科技企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职业教育和第三产业。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原则,与西安市临潼区合作共建零河以东渭临经济协作区,以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
  加速高新区与中心市区融合发展、与经开区合作开发步伐。支持高新区与备县市区工业园区按照总部+基地的模式开展战略合作。
  三、支持高新区引进和培养人才。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高新区配套500万元,设立人才培育和引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引进奖励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充分利用省内教育资源,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和调动企业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支持产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培训。
  鼓励和支持渭南高新区与省内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干部挂职交流,鼓励和支持渭南高新区与科技部火炬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有计划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内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进修提高。
  四、支持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高新区配套1000万元,建立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每年重点支持10--30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着力培育高科技种子企业。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高新区企业与省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有计划开展成果与项目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高新企业孵化基地。
  引导全市大型高新技术项目、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专家或团队向高新区集中,进一步提高高新区的知识层次和资源富集程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积极帮助高新区企业申报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小企业专项、技术创新专项等资金和科技经费,加大市级科技创新工程资金、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专业化项目资金等向高新区倾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中小科技企业成长步伐。
  五、支持高新区探索集约用地模式。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坚持以产业用地为主。大力支持高新区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适度增加长远用地规划指标。重点保证和及时供应高新技术企业、重要创新基础设施和重点科研机构用地。上缴市级的土地收益及时全额划转高新区。建设占用耕地由建设革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最低线缴纳耕地开垦费,实现占补平衡、自求平衡。
  六、支持高新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渭南高新区始终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产业集群要素资源的引进和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招商,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化配套水平。注意研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转移趋势,积极引进亩投资强度200--300万元的外资企,高、大、外上下功夫。加强对招商方法的研究和运用,突出科技招商,重视对招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招商网络渠道的建设。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搞好招商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成功率。
  实行重大项目一企一策政策。在高新区投资1亿元以上对全市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或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分支机构及具有重大品牌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项目,由市区重大项目联席会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确定扶持与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渭南高新区招商平台作用。各县市区应与高新区按照信息共享、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联合招商。
  七、支持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要求,加快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聚集,着力打造三大专业园区。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材料、职业教育和现代服务业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高新区推动产业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研发设计和高新技术服务业。每年从高新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奖励重大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1-2个陕西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产业集群。
  鼓励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用足用好国家税收、土地、科技、职教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建设。
  八、支持高新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各类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和担保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以银行金融业为主体,以投资、保险、融资担保、产权交易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现代金融商务区。支持组建风险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抵押、科技保险等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创新。
  引导高新区优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优先推荐成长性较强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十二五期间,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建立奖励机制,对上市企予以重奖。优选和培育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九、支持高新区统筹城乡发展。高新区重大基础设施纳入中心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市财政将高新区上解市级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全部返还高新区,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逐步使供电网、通讯网、交通网、道路网、天然气网等覆盖高新区。在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和商业网点等市级大型服务设施项目规划选址上对高新区给予倾斜。
  支持高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围绕产业集聚、农民增收、拆迁安置、农村转型等重点,加速规划整合步伐,完善以工促城、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置换城镇产权住房运作模式,确保农民通过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益,三年内完成城中村改造。加大财政对乡村道路、农村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农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农业和非农业居民到高新区落户,充分享受城市服务,变城乡二元化管理为一元化管理,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十、支持高新区优化发展环境。以增强发展意识和转变服务观念为先导,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规范执法、查处案件等为关键,实施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建立投资者、消费者、经营者保护体系,严肃查处各类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实行严格的投资环境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
  高新区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模式。市级各部门(含双管单位)不得擅自进入高新区进行行政性检查,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向企业违法收费和罚款。凡有违反者,要追究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贵任。
  全面落实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还需经过市级部门办理的事项,要一路绿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敷衍了事,更不能久拖不办。市属各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就。
  十一、支持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国家级高新区发展需要,以创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为目标,支持渭南高新区率先进行改革创新试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突出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引进竞争机制,压缩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凡是有助于形成科学高效的创新模式、有利于高新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均可进行先行先试。支持高新区在财政、税收和协调管理等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支持高新区依法在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为全市改革开放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建立市委、市政府支持渭南高新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建设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面临繁重的建设和发展任务,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和诸多困难。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举全市之力,采取超常措施,从体制机制、创业创新、空间拓展、产业集聚、环境营造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制定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渭南高新区要制定建设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形成强大合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