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栏目 / 区域合作 / 正文

2016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05-04 16:25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回升、稳中加快、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134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73.6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51.41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9.5:58.2:32.3变化为9.1:57.4:33.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9901元,比2015年增长7.5%。

与2015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提高4220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5年上涨1.3%,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7%。在食品烟酒类中,鲜菜价格上涨10.8%,畜肉价格上涨10.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2%,控制在省定4.5%的目标之内。

截止年底,全市有省级产业集聚区7个,区内企业1536个,从业人员18.90万人;商务“两区”7个(商务中心区1个,特色商业区6个),区内企业1014个,从业人员2.23万人。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66.79万吨,比2015年下降6.7%,其中夏粮33.15万吨,下降10.4%,秋粮33.64万吨,下降2.7%;烤烟产量4.36万吨,增长4.7%,棉花产量0.14万吨,增长27.5%,油料产量3.52万吨,下降2.6%;肉类总产量11.31万吨,增长4.6%,禽蛋产量5.52万吨,下降2.7%,牛奶产量4.54万吨,下降6.4%。

农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2016年,全市果、牧、菌、菜、烟等八大特色产业产值达184.46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9%,比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水果产值7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5.2%;牧业产值43.13亿元,增长3.8%;食用菌产值26.74亿元,增长13.3%;蔬菜产值22.64亿元,增长0.8%;烟叶产值11.01亿元,增长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0.87亿元,比2015年增长7.1%,增速比201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6.00亿元,增长7.3%,增速比2015年上升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9%,轻、重工业比例为7.9:9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5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规模居前6位的行业及其增速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71亿元,比2015年增长9.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67.11亿元,增长1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55.09亿元,增长6.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35.85亿元,下降7.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28.87亿元,增长6.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6.88亿元,增长2.7%。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领先增长。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4.62亿元,比2015年增长9.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0 %。高成长性产业(指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产业、现代家居产业、服装服饰等)共完成工业增加值91.84亿元,增长13.1%,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5.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9%,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全年生产量增长的产品占67%,主要有:锂离子电池增长45.2倍,电解铜增长2.5倍,硫酸增长125.4%,白银增长59.8%,软饮料增长20.3%,精甲醇增长18.9%,磨具增长16.4%,铅增长15.4%,白酒增长9.2%,磨料增长8.6%,耐火材料制品增长8.2%,汽车配件增长5.8%,氧化铝增长5.3%,改装汽车增长4.2%,水泥增长0.7%。产量下降的产品主要有:黄金下降30.3%,电解铝下降18.8%,原煤下降17.6%,发电量下降7.0%,铝材下降2%,量仪下降0.7%。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96.06亿元,比2015年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211.34亿元,下降1.2%。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7.40亿元,增长15.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6.35亿元,增长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12亿元,下降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83亿元,增长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62亿元,增长7.5%。

全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9.42亿元,比2015年增长4.5%;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39.54亿元,下降0.6%。

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42亿元,比2015年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完成1773.12亿元,比2015年增长15.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508.06亿元,增长29.6%;民间投资1227.50亿元,增长7.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6.49亿元,下降22.3%;第二产业投资990.19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投资666.44亿元,增长7.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4.63亿元,比2015年增长7.4%,其中住宅投资66.54亿元,增长25.4%。商品房施工面积893.54万平方米,增长11.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06.81万平方米,增长12.5%。商品房竣工面积91.16万平方米,下降13.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1.36万平方米,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211.78万平方米,增长33.6%;商品房销售额72.03亿元,增长22.0%。

全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8.01亿元,比2015年增长12.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4%,比2015年降低1.1个百分点。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647.98亿元,增长22.6%,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5.2%,比2015年降低3.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9.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1.13亿元,比2015年增长11.2%。分销售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7.97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3.16亿元,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9.53亿元,增长7.0%;零售业零售额365.10亿元,增长11.0%;住宿业零售额4.32亿元,增长9.8%;餐饮业零售额52.18亿元,增长14.4%。

全年全市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收入)1068.43亿元,比2015年增长13.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466.78亿元,增长13.8%;零售业销售额511.97亿元,增长13.2%;住宿业营业额19.48亿元,增长12.4%;餐饮业营业额70.19亿元,增长15.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92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55.8%。其中:出口总额2.63亿美元,增长49.5%;进口总额8.30亿美元,增长230.1%。

全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05亿美元,比2015年下降64.6%;实际利用外资10.63亿美元,增长5.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2.59亿元,比2015年增长4.6%。

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5014万吨,比2015年增长10.0%;公路旅客运输量2335万人,增长0.1%;公路货运周转量151.38亿吨公里,增长6.8%;公路旅客周转量11.68亿人公里,增长0.9%。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7.98亿元,比2015年增长6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亿元,增长54.9%;电信业务总量44.6亿元,增长6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4万户,比2015年减少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2.9万户,普及率为88.4部/百人,比2015年增加9.2部/百人。

2016年末,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55家;旅游景区(点)27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点)19处,4A级及以上景区12处;旅游星级饭店17家。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28.3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2765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018.0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58.2亿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8.98亿元,比2015年下降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2亿元,增长7.8%,其中税收收入68.39亿元,增长12.1%。在主要税种中,营业税比2015年增长73.8%,资源税增长2.2%;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房产税分别比2015年下降11.8%、23.6%、3.4%、15.4%、6.4%。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7.11亿元,比2015年增长8.0%。各级财政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大对社会保障、污染防治、扶贫工作等方面的投入,全年社会保障与就业、污染防治、扶贫等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9%、29.2%和364.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3.23亿元,比年初增加105.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38.40亿元,比年初增加83.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1.12亿元,比年初增加29.3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8.72亿元,比年初增加10.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83.51亿元,比年初增加23.9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6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4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27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4.95万人。

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1个,其中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6个,专项资金1119万元。年内1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省级备案,2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瞪羚企业[注];新增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1家企业认定为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苹果、黄金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并正式成立运行。全年有20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15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6项,省内领先水平4项,省内先进水平2项;共申请专利752件,获得授权439件。

年末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全年监督检验工业产品15种264批次,完成计量合格确认1家,完成锅炉定检140台,电梯定检2301台,压力容器定检1203台,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总体受检率达95%以上。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4个,雷达站1个,高空气象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6个,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1套,电视气象服务系统1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43个,单要素自动气象站67个,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大喇叭1006个,特色作物气象科技服务示范园6个,气象电子显示屏51个,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42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9套。全年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40次,适时进行人工增雨、增雪、消雹防雹作业184门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7个。全市所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7个博物馆中有6个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末全市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3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8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5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检验所7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365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624张。卫生技术人员1433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428人,注册护士553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32人。农村乡(镇)卫生院75个,床位2440张,卫生技术人员2016人。

全年全市共组织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1700余场次,涉及20余个健身项目,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达100余万人次;组队参加河南省“2016年全民健身幸福中原系列活动”10余项。成功举办“2016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的133支代表队、3000余名游泳爱好者参加活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全程直播,该活动被中国体育文化和旅游博览会授予“精品旅游体育赛事”。成功举办2016年环中原自行车比赛,来自全国各地1200余名选手参赛。投资150余万元建成了三门峡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投资50余万元在市文博城建成三门峡市国民体质监测站1处。争取国家体育彩票专项扶持资金500余万元,在全市实施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84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2个,全民健身路径20条,可拆装式游泳池1个,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多功能运动场5个。义马东区小学、灵宝市第二小学被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

全年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10人。全年全市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铜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1个第八名;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42枚、银牌32枚、铜牌38枚。

全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2.60亿元,比2015年增加0.21亿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229.50万人,常住人口225.6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11%,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81‰,死亡率为5.69‰,自然增长率为5.12‰。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3元,比2015年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92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4元,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56元,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2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39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全年共为7.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8.56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2.8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96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人数23.06万人。

全市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766.3万元,年末有城市低保对象24632人。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046.1万元,年末有农村低保对象76594人。全年医疗救助资金总支出3723.3万元,其中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2345人,支出资金839.7万元;直接医疗救助21231人次,支出资金2601.1万元;优抚对象享受医疗补助人数6223人,补助资金282.5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5家(其中民政部门登记养老服务机构20家),福利单位床位2455张,收养1534人。其中,社会福利院2家,床位310张,年末收养178人。社会福利医院及光荣院各1家。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4个,其中社区养老机构69个,社区服务站39个,社区服务中心6个。社区养老机构拥有留宿收养床位4117张,年末留宿收养2763人。

全年全市销售福利彩票1.81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0.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

全年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9个、市级生态村58个。

全年全市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保持100%。全市17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有9个,占52.9%,比上年上升19.6个百分点;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4个,占23.5%,比上年下降20.9个百分点;水质为Ⅴ类的断面1个,占5.9%,比上年上升5.9个百分点;水质为劣Ⅴ类的断面有3个,占17.6%,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方面,与2015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下降5.2%、12.0%、29.8%、7.1%,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值第95百分位数、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均上升,分别上升7.1%、11.0%。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99天。涧河渑池吴庄断面达标率为66.7%。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9.87万亩,其中国家及省级项目造林17.67万亩,发展特色经济林22.2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30.44万亩,林业育苗2.3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920.3万株。截止2016年底,三门峡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1260公顷,绿地率42% ;绿化覆盖面积1410公顷,绿化覆盖率46.7% ;公园绿地面积44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

2016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52起,死亡42人。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就业和社会保障、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质量技术监督、气象、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资料由市直相关部门提供。

4.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高成长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