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工作 / 经济运行与体制改革 / 正文

渭南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通过人大审议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05 11:07
 

《关于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经渭南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全文如下:

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褚锦锋

2013101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报告关于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整体情况

     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四届二次人代会审定的五年发展目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面对市场需求减弱、环境约束增强等复杂严峻形势,把握和坚持稳中求进求好的总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化投资项目支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持续增长动力不足。

    ——前两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从801.42亿元增长到1212.45亿元,年均增长14.8%,低于规划目标增速0.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GDP达到5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从43.7%增长到45.7%。人均GDP15149元增长到22820元,年均增速为22.7%

   ——全市农业增加值从128.94亿元增长到180亿元,两年年均增长6.5%,比规划目标低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从394.55亿元增加到669.32亿元,两年年均增长20.1%,比规划目标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从339.71亿元增长到592.2亿元,两年年均增长21.24%,比规划目标高1.2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从277.93亿元增长到363.13亿元,两年年均增长10.63%,比规划目标低4.37个百分点。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年累计完成2085.14亿元,完成规划总目标10000亿的20.85%。其中2011年完成912.93亿元,2012年为1172.21亿元,两年年均增长29.2%,比规划目标低0.8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完成527.21亿元,同比增长27.8%

——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完成271.7亿元,2012年为318.62亿元,两年年均增长17.3%,比规划目标低1.7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完成177.02亿元,同比增长15.3%

——两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从74.92亿元增长到105亿元,年均增速为18.4%,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9.35%下降到8.66%;地方财政收入从34亿元增长到55.06亿元,年均增速为27.2%,比计划目标高3.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2亿元,增长25.03%

——两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998.47亿元增长到1347.73亿元,年均增长1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471.52亿元增长到622.52亿元,年均增长14.9%,其中中长期贷款从245.88亿元增长到301.50亿元,年均增长10.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918元增长到21808元,两年年均增速17%,与规划目标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372元增长到6602元,两年年均增速22.9%,高于规划增速4.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分别达到11736元和4106元,增速分别为10.7%13.6%。城镇化率2011年为33.1%2012年为36.5%,每年以不低于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两年单位GDP能耗从1.782下降到1.655吨标准煤,下降了7.13%,完成规划目标17%41.9%,今年上半年为1.542吨标准煤,比去年年底下降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从5.25万吨下降到4.85万吨,下降了7.62%,完成规划目标15%50.8%。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完成计划目标的203%84%39.55%

——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5.12,2012年为5.13‰,前两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以内。

总体来看,“十二五”中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好,为规划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粮食产量逐年上升,2012年粮食总产224.34万吨,增长6.6%,今年有望获得“十连丰”。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全市园区总面积48.7万亩、产值68亿元,蔬菜总面积160万亩,总产390万吨其中设施农业面积89.3万亩,日光温室23.5万亩,大棚46万亩,中小棚19.8万亩。设施农业产量260万吨,产值58亿元。《关于开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县镇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和《渭南市建设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规划》正在实施,2012年末存栏生猪216.4万头、牛28.3万头、羊98.2万只、家禽1132.6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85亿元,增长22%。发展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71个、一乡一村示范乡镇35个,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以“一池三改”为突破的“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推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白水苹果、合阳葡萄、富平现代农业3个试验站,选派30名专家入驻科技工作站。

(二)新型工业提质增效。2011年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贴息,重点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卤开区及县域工业园区建设。针对2012年以来工业下滑态势,及时出台保增长的10条具体意见措施和《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工业促销保产稳市场的意见》,壮大实体经济,激活非公有制经济。煤炭资源完成整合,黄金资源整合全面启动,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为支柱的传统优势产业增产增效,以拓日新能、紫兆环保、中联重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规模扩大。陕化节能减排、秦华发电“上大压小”及陕焦脱硫、蒲城尧柏水泥脱硝等一批重点节能技改工程建成。2011年被陕西省发改委确定为唯一一个地市级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截至2012年底共建立了省级以上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29个,高新技术企业18家。校地合作全面启动,市政府与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七家科院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越来越强。

(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开通渭南重点项目建设网,召开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会,集中开展项目审批月、环境保障月活动,实施市级领导“四个包抓”,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进行定期督查、逐月通报。两年完成市级重点项目投资1722.5亿元,高新区1.5万台套挖掘机配套件及2000台套推土机配套件生产线、大荔艾迪蒙托家纺科技园、渭南陕鼓气体空分装置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发行城投债券30亿元,三届“西洽会”签订项目总投资3911.91亿元。至20136月全市累计实现直接利用外资3.39亿美元,完成十二五末累计目标任务4.15亿美元的81.7%

(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和“农超对接”、“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等政策促销,共建设改造乡村标准化农家店5000余个,乡镇标准超市100多个,商品配送中心10多个。2012年被列入国家商务部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项目建设城市。全市共拥有自营权进出口企业210家,成为全国果品外贸出口转型基地。两年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80户。渭南陆路口岸建设启动实施,商检服务机构、海关货场正在抓紧筹建。出台了《做优做强精品旅游景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华山统筹城乡生态旅游示范区启动实施,少华山、陶艺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渭华起义纪念馆、华山御温泉成为国家3A级景区。着力推进潼关古城景区、韩城“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华州国际皮影文化生态园、合阳福山旅游服务区等一批重点文化示范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实现46.13亿元,共接待入境游客4551.3万人次,荣获“中国旅游百强城市”。

(五)民生工程建设加快。两年十大领域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7.7亿元。完成水利投资49.3亿元。“两基”教育获全国先进。药品“三统一”实现公立医院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98.25%,新农合基金到位率达到100%。两年半总投资6.88亿元,解决了130万农村群众和17.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80.7%,共完成财政扶贫整村推进127个村1.27亿元,今年新启动了200个村。移民搬迁投入资金1.83亿元,搬迁农户79083.1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4万人的79%。“气化渭南”工程深入实施,韩城至渭南煤层气长输管道基本建成。推进全民创业,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今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城镇化的速度远远低于工业化进程,20112012年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工业化率13.212个百分点。由于土地城镇化速度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的比例失调这样就会出现由于土地和户籍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问题。供水排水设施落后、绿化面积不够、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进度慢等一系列公共配套设施问题也影响了城镇化的建设质量。

二是服务业增长乏力。服务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差距和问题依然明显。增加值总量还较小,发展速度不高,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6%2011年和2012年占比分别为31.4%29.9%,低于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14.918.6个百分点。发展层次偏低,专业技术服务、广告、旅行社等规模太小,特色不明显,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业态较少,品牌和集聚效应不够,缺少支撑,辐射力不够强。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均衡。从绝对值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前两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与最高市区之间的差距呈增大趋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7231元增长到2012年的81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217元增长到4840元。

三、“十二五”规划几个主要指标调整意见

根据全国人大《监督法》规定和市人大年度工作安排,参照省内其它地市的做法,本着科学预测、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精神,使规划适时体现发展的新形势,建议对几个主要目标作出适当调整。

(一)城镇化率。由于省上在去年统计城镇化率时,将我市2010年基期的城镇化水平由40%下调到30%,导致我市城镇化水平的目标比实际高出了将近10个百分点,2013年我市城镇化率预计为39.5%,应将2015年达到55%的原规划目标下调到50%左右。

(二)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由于我市R&D经费投入的主体薄弱,企业开展此项工作的动力不足,R&D经费投入的基数较低和政府科技资金比例较低,2010-2012年我市R&D经费投入分别为8.01亿元、6.17亿元和8.2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6%0.68%。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15R&D经费投入占GDP得比重达到3%明显偏高,建议将2015年末我市R&D经费投入占GDP得比重调整为1.5%左右。

四、“十二五”后期的主要举措

当前全国、全省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从我市看,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制约了经济增长,重点县市、行业发展困难较大,服务业和消费水平低仍是短板。今后两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重点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继续加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强化市级领导包联包抓项目机制,抓住黄金施工期,强化要素保障和环境保障,解决融资、用地等难题。以跨区域项目、在建大项目为重点,争取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提高服务效能,实行重点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优化审批、核准、备案流程,实行并联审批。按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思路,进一步加强项目争取和建设。同时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加强项目对接。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督促落实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杜绝资金滞留,确保十二五期间10000亿投资目标的实现。

2、力促工业提速,促进转型升级。落实企业稳产增效保市场计划,用好省政府稳工业增长政策,完善和强化我市十条措施,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县市的帮扶力度,组织企业开展产品展销推介会和产销对接活动。研究对煤炭等资源产品的救市新政,支持市域内产煤企业与外省用煤企业签订煤炭供应框架协议,保障正常生产、提高运营效益。加快推进工业技改、产业引导、中小企业改造项目,推进节能减排,促使尽快达产达效,拉长产业链,提高增加值,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争取省上开展的光伏、LED、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培育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并引导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增强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2015年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3、加速提振服务业,活跃消费市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力抓好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落实,促进全市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鼓励品牌经营、连锁经营,抓好华山旅游度假区、少华山、秦岭北麓沿山旅游、大荔沙苑生态旅游、潼关古城景区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加快大连万达、鸿基等五星级酒店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引导研发咨询、文化创意、物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实施“宽带渭南”、“智慧城市”工程。以省级“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潼关县潼关物流港”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加快产业园区孵化。加强服务业运行和统计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重点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积极推进“大个体户转企业”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过渡期。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

4、加强项目引进和策划,带动招商引资。进一步抓好央企、民企进渭项目落实,加强与中建七局合作项目的深度对接和跟踪落实,加快与国开行在重点镇建设、城中村改造、产业园区、支柱产业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围绕现代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主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咨询机构联系合作,高质量的策划推进一批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项目,并开展项目策划专项督查,督促各县市区、部门加快项目策划。加大信息捕捉和项目对接,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力争招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渭投资。

5、认真解读政策,加强区域合作。邀请专家、组织部门和县市区,对于中省赋予我市的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国家规划和部署认真解读,从字里行间寻求突破,策划和包装能够影响到中央层面的大手笔项目,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东大门政策及规划要逐条逐项督查,抓形象进度,对印发的“三年滚动实施计划”要跟踪落实,进一步对土地、环保、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规划进行整合、完善和调整、修编,推动东大门战略及政策规划的高质量实施。认真研判我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和兄弟市区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策划跨区域合作的大项目,配合编制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完成项目方案或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6、提高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拉大中心城市框架,调整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做好重点区域的绿化工程,加快以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编制小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专项规划,并与总体规划有机衔接,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发掘和弘扬民居建筑风格,突出小城镇地域文化特色,并及时将落户城镇和办理居住证的农村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从规划和定位入手,引导各个园区做出特色和品牌,配套关联产业和企业,促进产业聚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加快完善路网、水网、电网,加强供气、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卫管理一体化。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7、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激发改革潜力,释放更大红利,进一步扩大简政放权,彻底清理、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积极争取中省各项改革试点,争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坚持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完善干部管理和选任机制。抓紧制定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和实施细则,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点示范镇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激发社会投资创业,引导支持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抓好“营改增”试点,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环节设置,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有利于劳动者收入提高的长效机制,增强居民收入预期。

8、深入广泛调研,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组织力量尽早完成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通过开展抽样调查、召开听证会、研讨会以及网络民意调查、微博征询等公众信息平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准确对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健全规划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功能定位,完善协调衔接机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我市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转机,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