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工作 / 农村经济与低碳节能 / 正文

探寻渭南低碳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1-18 09:40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异常恶劣气候现象的频发,不断地警示人们进一步关注和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2011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确定广东、陕西等5省和天津、杭州等8市开展低碳试点。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宏伟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列入我国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渭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渭南作为省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省级低碳试点城市,早在20101028日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市开展低碳城市创建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低碳城市创建活动的通知》(渭政发[2011]12号),成立了市创建低碳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以发展改革委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支持渭南陕西东大门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城乡统筹一体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基础设施规范化、经济生态高级化、生态环境园林化、社会管理人性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对渭南低碳创建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增加森林碳汇等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根本途径

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适应恶劣气候变化的能力。前者应该着重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等,后者应该加快建设设施农业,加强气候监测,提高应对能力。当前应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1.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一是以轻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的低碳工业发展。以渭南经开区、韩城轻工园区、合阳轻工园区、大荔农业产业园等园区为基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机械加工、高新技术等项目,逐步加大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坚持采用节能减碳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并提升粮油、果蔬、奶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文化名酒、特色饮料以及营养保健品、有机食品等一批现代食品产业,引进并开发高纺面料、醋酸纤维等纺织品,建设轻纺产业集聚区,提高轻纺产业在全市工业中产值比重。

二是以物流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的第三产业发展。依托卤阳湖国家民航试飞基地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围绕以通用航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集物流、信息流、商流为一体的国际现代化航空物流快递和转运中心。建设渭南秦东现代物流园、合阳现代物流中心、富平陕汽物流园和潼关国际物流港等10个物流园区项目,完善物流货运站点和配送网络,提高低碳化物流发展水平。

2.建立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现有基础上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企业节能管理制度,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步伐。在渭南城区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太阳能光伏屋等工程。开辟专门区城给予地价优惠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节能型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认定。

二是突出发展清洁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根据各县市、区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协调发挥清洁能源在不同区域的最大化应用。在城市建筑、交通、农业种植、养殖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等领域内推广太阳能LED路灯照明、太阳灶、燃气炉、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设备。加快实施韩城、澄城煤层气发电工程,推进天然气利用率,全面实施“气化渭南”工程。利用热泵技术在中心城市、华阴、华县等区县积极开发地热供暖、供热水,努力扩大地热供暖规模。依托洛河、渭河综合整治和南山支流治理,积极发展小水电工程。

3.建立固碳碳汇体系。

加大植树造林面积,全面推进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深入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绿化面积,重点抓好林木保护,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碳汇能力等各项任务。依托黄河、渭河、洛河以及南山支流等河道的自然特点,实施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黄河西岸营建500-1000米宽景观防护林带,渭河沿岸两侧堤内营造30米宽防浪林带,堤外营造50米宽的护堤林带,洛河沿河两侧营造30米宽的护岸林带,河流沿岸造林15万亩。打造洽川湿地,实施龙门到潼关段百万亩水景湿地保护开发工程,积极推进卤阳湖系、二华夹槽湖系和韩城司马湖系建设任务。借助“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绿色东大门”的契机,着力推进交通沿线、河流两岸、城镇村庄和旅游景区周围等区域绿化,重点抓好“三带”、“五大重点工程”、“100个园林化示范城镇”、“100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工程。

4.打造低碳农业体系。

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地等节约型农业技术,降低农业能耗,实施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用率,到“十二五”末,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0万亩。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实施少耕免耕作业,节约耕作用能,加强合阳、蒲城、澄城等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旱作技术推广项目。发展“三化”设施农业,打造一批管理规范、绿色环保、节能减碳的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华县、华阴、大荔等市县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抓好白水、蒲城、合阳等县苹果、酥梨、红提葡萄等水果基地和示范园建设。广泛实施“一池三改”工程,用生活垃圾、作物秸秆等发酵生产沼气,用作生活燃料、发电和照明,沼渣用作肥料,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优质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政策建议

一是落实碳排放目标责任制。发展低碳经济,领导是关键。要制定年度低碳发展计划方案,分解落实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和低碳园区建设、低碳项目建设等具体任务,并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综合考核之中,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行问责和奖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发改委各科室和市政府各部门的作用,整合中省财政政策综合性资源,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第三产业、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低碳项目政策倾斜。市级财政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充分利用多元化投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外资投入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工程。

三是建立异常气候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的指导,定期编制渭南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加强温室气体计量工作,做好排放因子测算和数据质量监测,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四是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研究并制定《渭南市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方案》,制定减排量核算方法,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工作规范和认证规则,充实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形势发展并结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五是做好低碳宣传工作。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市直机关、各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要率先垂范。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媒介与平台,加强创建低碳城市教育宣传,大力宣传普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生活模式及低碳消费模式等方面知识,组织干部部门要把低碳创建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大意义,使低碳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要倡导低碳化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低碳乡镇”、低碳学校低碳社区、“低碳家庭”等创建宣传活动,使宣传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低碳城市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