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工作 / 农村经济与低碳节能 / 正文

褚主任向媒体介绍《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实施情况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6-20 11:19
    617下午,渭南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我委褚锦锋主任向各新闻媒体介绍《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实施情况,全文如下:

    各位记者、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今天是全国首个“低碳日”宣传活动,市外宣办、市发改委召开《渭南市创建低碳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新闻发布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表明了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责任。 2011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在广东、陕西等5省和天津、杭州等8市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我市被陕西省发改委确定为唯一一个地市级试点城市。

    20101028,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低碳城市创建工作,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打造低碳城市,探索一条符合渭南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2011310,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发改委、工信、统计、环保、住建、交通、林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低碳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发改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14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低碳城市创建活动的通知》(渭政发[2011]12号),明确提出了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全面安排部署低碳城市创建工作。随后,市低碳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开展了低碳经济发展调查研究,完成了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工作,编制了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着力开展了全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1331,《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通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我市制订实施的第一部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我市也是全省第一家制订实施低碳城市规划的地市。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创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经济跨越发展、生态环境改善,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低碳化、城市建设生态化、居民生活健康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低碳城市,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就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创建低碳城市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关天经济区,渭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渐趋优化,社会民生日渐改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省政府作出建设陕西东大门决策,给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创建低碳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937万吨,其中煤炭消费产生二氧化碳5203万吨,占87.6%,汽柴油消费产生二氧化碳213万吨,占3.6%,天然气消费产生二氧化碳19万吨,占0.3%,水泥熟料、钢铁、石灰等工业生产过程产生二氧化碳502万吨,占8.5%。同时,全市电力输出173.63亿千瓦时,核减二氧化碳1696.37万吨,森林碳汇吸收二氧化碳34.06万吨,全市二氧化碳综合排放量4207万吨,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5.25吨。

    2010年以来,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降耗,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秦东大地绿化等工程,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11年,全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5.05吨,同比下降3.81%2012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4.85吨,同比下降3.9%,累计下降7.62%,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创建低碳城市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新发展理念,提振自信心,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乘势而为,顺势发展;更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缓解制约因素,迎难而上,攻艰克难,下定决心、下大气力变压力动力,变挑战机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创建低碳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我市创建低碳城市的总体思路是: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碳汇能力为核心,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等资源型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为重点,构建城市低碳经济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协调,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实施,社会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规划优势,在低碳发展手段、低碳发展政策、碳汇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实施一批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加碳汇能力的工程、基地和项目,全面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经过5-10年的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渭南、生态渭南、美丽渭南,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国家级低碳生态城市。

    我市创建低碳城市的主要目标是: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9.1%,达到4.25/万元;2020年再下降16.7%,达到3.54/万元,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取得初步成效。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提高。2015年新能源和清洁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以上;2020年达到4%以上。

    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较2010年提升10个百分点;2020年较2010年提升20个百分点。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以上;2020达到42%以上。

    单位能源消耗不断下降。 2015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年均下降3.7%,达到1.479吨标准煤/万元;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达到1.257吨标准煤/万元。

    低碳建筑得到普遍推广。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和建筑结合逐步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绿色照明、新型材料、地热资源得到广泛应用。

    低碳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货运平台得到完善和优化,空载率降低,实现货运节能减碳。2015年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80%以上,实现交通低碳化;2020年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100%

    碳汇能力建设取得实效。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35%,林木蓄积量增长10%以上,新增碳汇能力38万吨;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40%,与2010年相比林木蓄积量增长20%,新增碳汇能力42万吨。

    低碳社会建设有效推进。低碳生活理念基本形成,低碳消费、低碳出行、低碳家庭、低碳社区等形成亮点;低碳发展政策日趋完善,低碳保障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低碳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建立,按照生态、节约、循环、低碳、环保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稳步推进。

    三、创建低碳城市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渭南经开区、韩城轻工园区、合阳轻工园区、大荔农业产业园等园区为基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机械加工、高新技术等项目,逐步加大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坚持采用节能减碳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并提升粮油、果蔬、奶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文化名酒、特色饮料以及营养保健品、有机食品等一批现代食品产业,引进并开发高纺面料、醋酸纤维等纺织品,建设轻纺产业集聚区,提高轻纺产业在全市工业中产值比重。依托卤阳湖国家民航试飞基地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围绕以通用航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集物流、信息流、商流为一体的国际现代化航空物流快递和转运中心。建设渭南秦东现代物流园、合阳现代物流中心、富平陕汽物流园和潼关国际物流港等物流园区项目,完善物流货运站点和配送网络,提高低碳化物流发展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引领作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步伐。以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指导,推动和促进全市公共机构带头节能减碳,加强用电、用水、用车、用油、办公耗材管理,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降低消耗,杜绝浪费。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明确节能考核指标,落实节能责任,使节能监管常态化、有效化。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打造低碳能源体系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依托各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发挥清洁能源在不同区域的最大化应用。在城市建筑、交通、农业种植、养殖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等领域内推广太阳能LED路灯照明、燃气炉、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设备。加快实施韩城、澄城煤层气发电工程,推进天然气利用率,全面实施气化渭南工程。利用热泵技术在中心城市、华阴、华县等区县积极开发地热供暖、供热,扩大地热供暖规模。依托洛河、渭河综合整治和南山支流治理,积极发展小水电工程。

    四是加强绿色生态建设,构建固碳碳汇体系。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绿色东大门为契机,着力推进交通沿线、河流两岸、城镇村庄和旅游景区周围等区域绿化。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全面推进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开展碳汇造林项目。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工程,重点抓好林木保护,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碳汇能力。依托黄河、渭河、洛河以及南山支流等河道的自然条件,实施河流综合治理,黄河西岸营建宽度500-1000米景观防护林带,渭河沿岸两侧堤内营造宽度30米防浪林带,洛河沿河两侧营造宽度30米的护岸林带,河流沿岸造林15万亩。打造洽川湿地,实施龙门到潼关段百万亩水景湿地保护开发工程,积极推进卤阳湖系、二华夹槽湖系和韩城司马湖系建设工程。

    四、创建低碳城市的推进措施

    《规划》是一个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要把它变为现实,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关键要抓好规划的启动和实施:

    一是要强化规划的落实机制。按照规划要求,逐层逐级明确任务,形成市县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良性互动的落实体系。分解下达年度推进目标任务,由市政府与各区县(市)、各部门签订低碳城市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创建低碳城市落到实处。由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优化、产业培育、节能减碳、交通减排、林业汇碳、农业减碳、低碳科技创新、低碳试点示范、低碳能力建设、低碳企业认证等十大专项行动。努力做到内容具体、要求明确、措施得力、责任到位,确保专项行动落实有效。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季度讲评、年度考核、阶段性评价,并与干部任职业绩挂钩,奖优罚劣,奖先惩后,确保顺利推进。

    二是要切实抓好规划的宣传。邀请省级专家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对《规划》中涉及的工作和问题开展讲座,并且联合电视台、报纸、广播、网络媒体等在全市开展《渭南市创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宣传教育活动,让节能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要开展低碳示范园区试点。以园区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具有明显低碳特色的园区作为省市级低碳示范园区,试点类型以二氧化碳排放治理、低碳产业集群、新能源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等为重点,建立6-8个特色示范园区,从园区制度建设、低碳项目、保障措施等方面,着力先行先试,开展低碳经济探索。

    四是要加强政策引导。修订并完善《渭南市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碳排放约束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碳交易试点和碳汇培育方面的政策,建立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机制体制。

    五是要完善二氧化碳排放考核制度。进一步研究、细化《渭南市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考核办法》,把日常工作和年终考核紧密结合,建立碳排放指标考核机制,对年度工作细致、各项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给予奖励,对年度工作完成较差的县市将进行约谈问责。

    六是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围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在全市组织开展低碳生活我参与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倡导低碳生活,转变消费理念和出行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提倡简单、简约化的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起居、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着装,鼓励选用公交出行、拼车出行、徒步出行、骑车出行,将节能、节约、低碳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之中。

我要介绍的情况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