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工作 / 农村经济与低碳节能 / 正文

我市能源(产业)领域取得巨大发展 为十二五添“头彩”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02-27 10:12
我市能源(产业)领域取得巨大发展 为十二五添“头彩”
发布时间:2012-02-27           浏览量:296 次
 
 
     2011年,我市能源发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实现资源节约为目标,积极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地方煤炭企业整合,不断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水平,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大“气化渭南”能源民生工程实施力度。全市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能源产业的良好开局。
     一、能源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011年,能源工业全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29.5%,占到八大行业工业总产值的31.8%;能源工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25%,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速10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其中,澄合、蒲白、韩城煤业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产值35亿元、33.6亿元和20亿元,增长38.7%、62.5%和10.6%。大唐韩城电厂、华电蒲城电厂和华能秦岭电厂分别实现产值35.2亿元、34亿元和9.3亿元。
     二、能源保障能力实现新的提升
     2011年,全市原煤生产总量2487.57万吨,同比增长24.8%,比去年同期提高495万吨,其中,澄合、蒲白、韩城三大矿务局产量分别达到618万吨、796万吨和352万吨。全市地方煤矿累计生产突破600万吨,增长30%。全社会电力装机容量635万千瓦。其中,秦电、蒲电、韩二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20万千瓦、252万千瓦和240万千瓦。全年,全社会发电量275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一、二、三产业分别用电13.3亿千瓦时、74.3亿千瓦时和8.8亿千瓦时,增长6.6%、10.9%和2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3亿千瓦时,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增加2.6亿千瓦时。全市电力负荷1750MW,较去年同期上升11.46%。最大日电量3828万KWH,较去年同期上升16.7%。全市天然气消费量约9000万立方米,韩城煤层气抽采量累计达到4500万立方米。
     三、重大能源建设项目推进顺利
     2011年,全市煤炭、电力、燃气等能源行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1.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6.3%,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的20%,其中华能秦岭发电公司“上大压小”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7号机组已建成运营,新增装机容量60万千瓦;煤层气管道完成投资4亿元,145公里主管道已铺设完成;中石油韩城煤层气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新打井300口,累计完成818口井,投产539口井,日产煤层气16.5万立方米;蒲城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太阳能板全部组装完成。能源重大项目的推进为我市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华能秦岭电厂7号机组投产发电
     总投资28亿元的华能秦岭电厂“上大压小”项目7号机组于2011年12月9日一次并网成功,使我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由575万千瓦提高到635万千瓦。该项目于2010年3月动工建设,采用60千瓦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装置,工程设计创新、技术领先,每年可节省燃煤 8.84万吨。集冷却、排烟、脱硫为一体的“三塔合一”是亚洲最高的冷却塔;国内首台三相一体750千伏主变压器,首次采用国产总线控制,实现了节能、节地、节省投资、方便维护,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号机组的建成投运,每月可向西北电网输送3亿千瓦时电量,对改善陕西电源布局、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外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方煤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2011年,我市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做为全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点工作,坚持优进劣退、强进弱退,兼顾各方利益,使我市地方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共关闭矿井34处,通过大集团大公司兼并重组煤矿数量26处。全市地方煤矿数量由104处减少至55处(含省电力公司11处)。地方煤炭生产能力达到777万吨/年,平均单井能力14万吨/年。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改变了我市原来矿井规模小、布局散、秩序乱、产业集中度低的状况,使产业水平较快提升,机制得到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市地方煤矿生产原煤突破600万吨,增长30%。
     六、韩城煤层气开发利用实现突破
     依托韩城市域内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开发相结合、地面抽采与井下抽采相结合、就近加工利用与余气外输相结合、居民利用与工业应用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积极支持中石油韩城煤层气开发公司加快实施煤层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完善煤层气基础设施,提高企业和居民用煤层气发履盖率,煤层气开发和大规模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截止2011年底,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打井818口,其中压裂614口,投产539口,日均产量16.5万立方米,日销量8.4万立方米,年实现产能6000万立方米,年产量4500万立方米,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已形成了煤层气勘探开发、集输、民用燃气、工业燃气、低浓度瓦斯发电、汽车加装煤层气等产业化、商品化体系,煤层气开发利用使韩城市由“煤城”正在变成“气都”,成为我省第一家成功推广使用煤层气的城市。
     七、“气化渭南”工程取得阶段成果
     201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实施“气化渭南”工程,并将“气化渭南”工程作为我市创建低碳城市、调整能源结构、创建低碳城市、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措施,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加强管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积极推进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使“气化渭南”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天然气利用从民用、公共服务已拓展到工业、化工、汽车等多个领域,全市用气量达到9000万立方米,气化区域达到11个县(市、区),101个乡镇实现气化(含沼气利用),乡镇气化人口34.7万人。全市管网建设累计达到380公里,完成投资3亿元。中心城市气化率达到60%,使用天然气达到4685万立方米,折合9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灰排放分别为23.66万吨、773.5吨、673吨和3.2万吨。“气化渭南”工程为我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能源结构、优化城市环境、加快节能减排、推动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八、富平全国电气化县全面启动
     2011年9月15日,富平县新农村全国电气化示范县建设正式启动。该工程总投资6.31亿元,将利用5年时间建设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7座,10千伏配电站443台,建设与改造10千伏线路1009.2千米,0.4千伏线路831.14千米,建设集中抄表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使全县17个镇33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A类电气化标准,该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全县新农村电气化整体运行水平,实现“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公用和谐”的总体目标和新农村电气化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九、我市全面完成电煤保障供应
     2011年,我市从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证电煤供应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将保证电煤供应放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充分发挥政府及部门职能,把确保省内电煤供应作为经济运行工作中的重点来抓,加大协调力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重重困难,明确工作机构,落实具体责任,将电煤供应纳入年度考核并及时监督通报。积极协调韩城、蒲城、白水等产煤县多产煤、产好煤,多方组织煤炭资源,增强运输能力,努力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年度电煤的供应任务,确保了发电企业的用煤需求,维护了全省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全年,累计供应电煤380万吨,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年度任务的108%,超任务30万吨。
     十、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加快推进
     我市重点围绕能源发展总体布局,立足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使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澄城光伏太阳城项目完成3KW屋顶发电装置部分工程,蒲城太阳能光伏项目太阳能板全部组装完成,经开区太阳能电池示范平台已基本建成。地热开发得到有效利用,地热供暖能力达27.5万立方米,实际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冬季可节省燃煤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00吨。蒲城生物质发电项目已获省上批复,富平、大荔生物质发展项目省上已上报国家列入计划。农村户用沼气达到11万口,利用规模达到80万立方米。

附件1:省发改委来渭调研社会体制改革工作